欢迎访问阜阳交通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欢迎访问阜阳交通能源投资有限公司!

您现在位置: 网站首页 > 企业文化 > 普法之声

习近平法治思想月月学(4月)

发布时间:2025-04-30 09:06 信息来源: 法务审计部 浏览:15 次
【字体大小:

1..要全面加强法规制度建设,以法治思维和法治方法抓作风建设,建立严格、完善的作风建设法规制度体系,实现作风建设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习近平2013年6月22日至25日在中央政治局专门会议上的讲话

2.增强忧患意识,做到居安思危,是我们治党治国必须始终坚持的一个重大原则。我们党要巩固执政地位,要团结带领人民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保证国家安全是头等大事。

——习近平2014年4月15日在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3.要增强发展的全面性、协调性、可持续性,加强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社会矛盾的产生。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加大协调各方面利益关系的力度,推动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习近平2014年4月25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4.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要保证人民在党的领导下,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

——习近平2014年10月23日在十八届四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5.维护公共安全体系,要从最基础的地方做起。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公共安全的主战场,坚持重心下移、力量下沉、保障下倾,实现城乡安全监管执法和综合治理网格化、一体化。

——习近平2015年5月29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6.抓好法规制度落实,必须落实监督制度,加强日常督察和专项检查。要用监督传递压力,用压力推动落实。对违规违纪、破坏法规制度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要坚决严肃查处,不以权势大而破规,不以问题小而姑息,不以违者众而放任,不留“暗门”、不开“天窗”,坚决防止“破窗效应”。

——习近平2015年6月26日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二十四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7.各地各部门要高度重视,强化责任担当,综合运用法律、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调解、疏导等办法,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

——习近平2016年4月21日就信访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

8.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社会治理工作,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领导责任制,切实肩负起促一方发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责任。

——习近平就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作出的重要指示,据新华社北京2016年10月12日电

9.要建设法治化的市场营商环境,加强引进外资工作,坚持引资引技引智并举,更好发挥外资企业对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习近平2016年12月14日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10.执行党章和党内法规制度是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领导干部要发挥“关键少数”作用,带头按规矩办事。对踩“红线”、越“底线”、闯“雷区”的,要零容忍,必须坚决严肃追责,让铁规发力、让禁令生威。

——习近平2017年5月18日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审议《关于修改〈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的决定》时的讲话

11.党章是党的总章程,是党的根本大法,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党的重要主张,规定了党内的重要制度和体制机制,是全党必须共同遵守的根本行为规范,也是全面从严治党的基本遵循。

——习近平2017年10月14日在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2.要通过改革和制度创新切断利益输送链条,铲除领导干部被“围猎”这个腐败“污染源”,加强对权力运行的制约和监督,形成有效管用的体制机制。

——习近平2018年1月11日在十九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上的讲话

13.各级国家工作人员要增强宪法观念,依照宪法行使职权、履行职责、开展工作,恪尽职守,廉洁奉公,自觉接受人民监督,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宪法法律实施作出贡献。

——习近平2018年1月19日在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4.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的宪法知识和宪法意识教育,提高他们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努力推动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良好法治环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习近平2018年1月19日在中共十九届二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

15.要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依法防范风险、化解矛盾、维护权益,加快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现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习近平2018年8月24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

16.立法既要广泛发扬民主,又要敢于在矛盾焦点问题上“切一刀”,不能因个别意见不一致导致立法项目久拖不决。

——习近平2019年2月25日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的讲话

17.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社区治理只能加强、不能削弱。要加强党的领导,推动党组织向最基层延伸,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体系,为城乡社区治理提供坚强保证。

——习近平2020年7月22日至24日在吉林考察时的讲话

18.基层是社会和谐稳定的基础。要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综合机制,把党员、干部下访和群众上访结合起来,把群众矛盾纠纷调处化解工作规范起来,让老百姓遇到问题能有地方“找个说法”,切实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化解在基层。

——习近平2020年3月29日至4月1日在浙江考察时的讲话

19 .要在全体人民特别是广大青少年中开展人权知识教育,把马克思主义人权观、当代中国人权观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习近平2022年2月25日在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七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0.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21.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习近平2022年10月23日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上的讲话

22.新时代新征程,金融工作要站稳人民立场,增强服务的多样性、普惠性、可及性,更好保护金融消费者权益。

——习近平2024年1月16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23.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平等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不能搞选择性执法,更不能搞法外开恩。

——习近平2024年10月2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

24.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依法惩治各种违法行为。

——习近平2024年12月17日在听取海南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的讲话

25.要完善社会治理体系、健全社会工作体制机制,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

——习近平2025年2月28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6.要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弘扬锐意进取、甘于奉献、崇尚法治、文明礼让的时代新风。

 ——习近平2025年2月28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7.要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进信访工作法治化,及时有效化解各种矛盾纠纷。

——习近平2025年2月28日在二十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九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28.要坚持党性党风党纪一起抓、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在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上常抓不懈。

——习近平2025年3月17日至18日在贵州考察时的讲话

29.我们将保证外资企业依法公平获得生产要素,加快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着力整治一些领域的“内卷式”竞争,保障外资企业在华生产的产品依法平等参与政府采购。

——习近平2025年3月28日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的讲话

30.要加强同外商沟通交流,为来华贸易投资尽可能提供便利,依法保护外资企业合法权益。

——习近平2025年3月28日会见国际工商界代表时的讲话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